姓名:王仲奇(合作研究人员)

性别:男
职称:研究员
学位:博士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基本情况:
出生于1962年
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理学学士。
2002年毕业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技术及应用专业,工学博士。
2005年出站于北京应用物理于计算数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长期从事计算物理特别是蒙特卡罗方法的理论与应用(包括计算可靠性、算法、软件研发和数据研究),涉及领域包括理论物理、核物理理论与实验、粒子物理理论与实验、核医学、核技术实验、装置研发与现场应用研究、核保障与核安保技术。目前重点关注放射性定量测量与分析技术的数字化研发,正利用该技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和学科前沿问题并取得显著的进展,相关文章在2014国际核保障大会上做口头报告并应邀担任分会场联合主席。
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曾获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多项纵向科研项目(包括国防预研、核能开发、国防基金等项目)。
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若干篇。获专利若干项。
1997年至2007年间任中国核学会计算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蒙特卡罗方法专业委员会主任;2007年至2016年间任中国核学会计算物理学会理事,中国蒙特卡罗方法专业委员会委员。
曾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发展战略策划专家小组成员兼副秘书长;《原子能科学技术》杂志编委。
曾任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专家组成员、应急指挥协调小组成员,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专家组组长。
2004年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聘为客座教授,被南京大陆中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聘为客座研究员。
2015年起,参与北京市教委翱翔计划的评审和指导工作。被评为2016年度优秀指导教师,指导的周阳同学(陈经纶中学)获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二等奖。
主要工作经历:
2005.8~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保障技术研究室,研究员,主要从事核保障技术、核技术应用以及蒙特卡罗方法的应用研究
2003.9~2005.8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计算物理实验室博士后,蒙特卡罗方法理论与应用研究
1994~2003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所长助理,主要从事计算物理与蒙特卡罗方法理论与应用,软件开发,信息安全等方面研究
1993~1994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物理部,访问学者,从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中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形成的双轻子对生成动力学研究。
1983~1993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通用部,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计算物理与蒙特卡罗方法理论与应用
主要工作领域:
2016~ “后处理废包壳NDA测量与分析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主要参与者(数字化设计与优化)
2015~2016 “激光分离二元气体模拟”,与核工业天津理化研究院合作
2013~2015 “各向异性屏蔽材料的模拟计算问题”,与东南大学合作
2011~2016 国防预研“非均匀固态含铀钚物料定量测量”子专题负责人
2006~2010 承担国防预研“核材料衡算”之SGS现场应用研究
2001~2003 承担国防预研“蒙特卡罗方法在辐射屏蔽计算中的应用”和“蒙特卡罗方法在核临界安全计算中的应用”
1999~2000 参与讨论和制订核工业总公司以及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
1998~2000 主持了对中国核工业行业计算机2000年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与运筹,后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对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系统计算机2000年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与运筹。统筹协调并现场主持了核工业行业2000年零点跨越应急值班。受到国防科工委通报表扬(国防科工委—委人字[2000]33号)
1997~2000 主持一项核能通用“辐射场计算”
1997~1999 主持一项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
1995~2000 主持两项国防科工委“蒙特卡罗方法在辐射屏蔽计算中的应用”和“蒙特卡罗方法在核临界安全计算中的应用”。
1991~1995 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三项有关相对论性重粒子碰撞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一项为重点项目)。成果获2005年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三。
1993~1994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物理部访问研究一年,从事QGP形成的双轻子对生成动力学研究。
1983~1991 从事蒙特卡罗方法的理论以及在实验物理和理论物理中应用以及若干蒙特卡罗方法通用及专用程序系统的研制、开发和移植。
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
l 非破坏性放射性定量测量分析技术研究及其数字化研发
l 非均匀固态含铀钚物料定量测量应用研究
l 高分辨分段γ扫描系统(SGS)现场应用研究
l 滞留量测量与计算
l 精细场计算的蒙特卡罗方法研究
l 随机抽样方法研究
l 蒙特卡罗方法在射线诊断中的应用
l 蒙特卡罗方法在探测器无源刻度中的应用
l 蒙特卡罗方法计算可靠性研究
l 蒙特卡罗方法在辐射防护中的应用
l 蒙特卡罗方法在核燃料后处理临界安全中的研究
l 随机几何模型的蒙特卡罗方法研究
l 中子截面数据的蒙特卡罗修正
l 核中集体运动的蒙特卡罗模拟研究
l 三体束缚态问题的随机变分研究
l 预测学以及稀有事件预测方法研究
l 粒子源组织间三维立体定向肿瘤治疗计划系统的研究与软件开发
l Lunciae程序的编制(得到国际上一定认可的粒子物理模型)
l 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中双轻子对生成动力学研究(ORNL访问学者)
l 相对论性核碰撞中QGP生成动力学的研究(NSFC重点项目)
l 中高能核碰撞中瞬间中间体行为研究(NSFC面上项目)
l 用蒙特卡罗方法研究中高能重离子反应机制和相变现象(NSFC面上项目)
l 回旋加速器高频D电路研究(部级三等奖:96-3-211-7)
l 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系统2000年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l 中国核工业计算机2000年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专利
国防发明专利:
2项(名称省略)
发明授权:
l 一种SGS与TGS联合测量装置及准直器优化方法,CN201410102454.X ,郜强、王仲奇、甘霖
l 一种用非对等标准样品刻度的伽马扫描测量方法,CN103064101B,王仲奇、 邵婕文、程毅梅、柏磊、宗波、郜强、王奕博、甘霖
l 一种核元素γ能谱小波降噪的方法、装置及核元素探测器,CN201310700308.2,苏睿,王仲奇
l 高纯锗探测器定位测量支架(发明),CN102147476B,王仲奇; 甘霖; 卢文广
l 透射源装置,CN103245679B,柏磊、邵婕文、曹端、程毅梅、刘宏斌、刘大鸣、何丽霞、王仲奇、祝利群
实用新型:
l 液氮添加装置(实用新型),CN201973444U,王仲奇、甘霖、卢文广
l 一种旋转平台(实用新型),CN203259660U,柏磊、邵婕文、程毅梅、刘宏斌、刘大鸣、何丽霞、王仲奇、祝利群
发明公布:
l 针对分层伽玛扫描技术透射重建失真现象提供的修正方法,CN104865275A,王仲奇,刘晓琳,苗强、柏磊
l 一种新型TGS准直器及其设计方法,CN103902760A,郜强、甘霖、王仲奇、隋洪志
l 中子伽玛联合测量装置,CN103245681A,柏磊、邵婕文、程毅梅、刘宏斌、刘大鸣、何丽霞、王仲奇、祝利群
论文、报告及资料目录(带*表示通讯作者):
2017
l International Physical Protection Conference(ICPP2017),分会联合主席,奥地利维也纳,2017.11.13-17
l 分段式γ扫描定量分析装置的数字化研发,“2017第十一届国防科技工业生产制造技术与工艺创新研讨会”文集
l 高能核碰撞模拟物理,萨本豪,周代梅,王仲奇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
l SGS原理、应用与数字化研发,在中检维康公司的演讲
l 模拟计算——认识世界的新途径,在全国高校概率统计教材创新研讨会上的大会演讲(大会主持之一)
2014
l 伽玛能谱小波降噪控制研究,苏睿、王仲奇*,原子能科学技术,48(7),2014,1309-1313
l 伽玛扫描测量等效活度校准方法研究,邵婕文、王仲奇*、甘霖、何丽霞,2014,48 (10): 1882-1885
l SGS透射重建失真修正方法研究,王仲奇、刘晓琳、等,核化工学术交流会
l Distortion-Correction of The Transmission-Reconstruction Of SGS,王仲奇、刘晓琳、等,国际核保障大会(分会场主席),2014
2013
l 滞留量定量分析方法研究——扫描测量与数值模拟,王仲奇,总装滞留量技术研讨会
l 基于样条小波伽玛能谱重叠特征峰分解方法研究,苏睿、王仲奇*,核化工学术交流会
l 分段伽玛扫描技术模拟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刘晓琳、王仲奇*,核基础技术领域学术交流会
l Study On Equivalent-Activity Calibration Technique of SGS,王仲奇*,东亚放射性废物管理论坛
l Study on Uncertainty Evaluation os SGS Based on Sourceless Calibration,王仲奇*,东亚放射性废物管理论坛
2012
l 随机抽样中alias算法以及改进,贾文宝、王仲奇*、张本爱,东北师范大学学报,44(1),2012,23-27
l 分层g扫描定量分析中层内放射性非均匀分布影响分析,王仲奇、宗波、郜强、卢文广、甘霖,原子能科学技术,46(1),2012,94-98
l TGS连续扫描模式下样品自发射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周志波、隋洪志、王仲奇,原子能科学技术,46(2)。2012,151-154
2011年
l 分层g扫描层间串扰影响的研究,郜强、王仲奇*、王奕博、卢文广,原子能科学技术,45(2),2011,211-216;
l 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术语(2001版),译者:刘大鸣、杨群、刘宏斌、尹洪河、沈宁、程薇薇、蒙延泰、王仲奇、高雪梅、郜强,中国原子能出版传媒有限公司,2011
2010年
l SGS定量分析中层内径向不均匀性影响分析,王仲奇、卢文广,“全国低中放废物管理与最小化、核设施退役与三废治理研讨会暨二十一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第七次会议论文汇编”,入编404厂《核科技进展》,2010年第一期。
l SGS装置软件集成,王仲奇、祝利群、柏磊,航空计算技术,Vol.40,No.2
2007年
l Optimization of the 252Cf-Based Explosive Detection System by Monte Carlo Simulation, Worasit Uchai, Sommai Changkian, Wang Zhongqi and Hancheng Sun, Suranaree J. Sci. Technol. 14(2):147-156
l 可移动式分段γ扫描(SGS)系统升级物理设计,何丽霞,王仲奇,隋洪志,GF报告,GF-A0104511M
l SGS装置升级总体设计方案,王仲奇,何丽霞,甘霖,GF报告,GF-A01045509M
2006年
l BNCT治疗计划系统综述,肖刚,王仲奇,张本爱,朱建士,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6年第一期
2005年
l 蒙特卡罗方法的两个基本问题,王仲奇,宋玉琳,肖刚,张本爱,核物理评论,Vol.22 No.4 P395(2005)
2004年
l 肖雪夫,张积运,王仲奇,黄清波,马国学,张家秋,王朝辉,望新兴,文富平,王军. 环境电离辐射体源表面剂量率的MC模拟计算及实验比较.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4,(01)
l 离散型随机变量抽样的优化研究,王仲奇,肖刚,张本爱,计算物理实验室年报
l Xiao Gang, Wang Zhongqi, Zhang Ben’ai, A New Monte Carlo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Unavailability of Static System, Submitted to IEEE transaction on reliability.
l Energy Dependence of String Fragmentation Function and
Meson Production, SA Ben Hao, CAI Xu, Chinorat Kabdaj, WANG Zhong Qi, YAN Yu Peng, ZHOU Dai Mei, Commun. Theor. Phys.,41 (2004)291
2003年
l 肖雪夫,张积运,马国学,黄清波,王仲奇,张家秋,王朝辉,望新兴,文富平,王军. 环境电离模型辐射体源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的HPGeγ谱仪就地测定. 辐射防护 ,2003,(05)
l 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线性衰减系数的重建算法,张全虎,张其欣,吕峰,李泽,李鲲鹏,王仲奇,赵学军,隋洪志,计算物理,V.20 No.5 (2003) 439-442
l 相对论性核碰撞中Φ介子产生和弦碎裂函数,萨本豪,王仲奇,苏宗涤,陆中道,周代梅,高能物理与核物理,V.27 No.2 (2003) 147-149
2000年
l 肖雪夫,李君利,王仲奇,高文焕,夏益华,桂立明. 车载式集装箱检测系统运行时环境中剂量的蒙特卡罗模拟及实验验证.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00,(S1)
l “同方威视”组合式集装箱检查系统环境影响报告书,国家环保总局内部资料,第三作者
1999年:
l 清华同方车载式集装箱检查系统环境影响报告书,国家环保总局内部资料, 第三作者
l 屏蔽计算中蒙特卡罗方法的可靠性研究,全国中青年辐射防护学术交流会,第一作者
l 驿蒙特卡罗抽样方法,计算物理国防重点实验室年报,第二作者
l 基于驿抽样方法的自学习方法,计算物理国防重点实验室年报,第一作者
l 国防科工委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工作指南(内部资料)(一)、(二)、(三),主编之一
l 针对计算机2000年问题的应急计划,国防科工委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工作会议以及兵器工业系统、船舶工业系统应急计划培训班,独立
l 计算机2000年问题及其对策,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核学会、核工业研究生部报告,独立
l 关于预测科学的几点思考兼评翁文波院士预测思想,翁文波预测思想学术研讨会,独立
l “同方威视”车载移动式集装箱检查系统环境影响报告书,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编写组成员
l 对“车载移动式集装箱检测系统”透射屏蔽体的设计厚度的验算和运行时周围剂量的理论估算,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第三作者
1998年
l 计算机2000年问题及其对策,北京海洋出版社,第一主编
l 蒙特卡罗方法及其应用(1993~1997),北京海洋出版社,第二主编
l 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系统计算机2000年问题情况评估及其对策(内部报告),第一作者
l 中国核工业计算机2000年问题情况评估及其对策(内部报告),第一作者
l 计算机2000年问题及其对策,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培训班,独立
l 二维随机摆放过程的计算机模拟,蒙特卡罗方法及其应用(1993~1997),北京海洋出版社,独立
l 二维随机几何模型的蒙特卡罗研究,蒙特卡罗方法及其应用(1993~1997),北京海洋出版社,独立
1997年
l 颗粒物质随机厚度的蒙特卡罗研究,计算物理,v.14,No.4-5,465(1997),独立
l DNA分子非线性局域激发的数值计算,计算物理,v.14,No.4-5, 687(1997),第二作者
l 预测论概述,在北京理工大学数学系报告,独立
l 蒙特卡罗方法及其在复杂几何系统中的应用,在武汉大学物理系报告,独立
1996年
l Excess Dileptons in High-Energy Nucleus-Nucleus Collisions, Phys. Lett. B 367(1996) 50-54,第二作者
1995年
l AGS能量下核系统的强阻止性,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72(1995),第三作者
1994年
l 相对论性核碰撞中增强的输运模型解释,高能物理与核物理,V.18 No.8 741(1994),第一作者
l 再散射输运模型与κ+/π+比的系统学,高能物理与核物理,V.18 No.6 567(1994),第一作者
l Rescattering Effect of Pion on κ+/π+ Ratio in Relativistic Nucleus-Nucleus Collisions, Nucl. Phys. A566, 495(1994),第一作者
l 几率密度分布,指数率与间歇现象,高能物理与核物理,V.18 No.2,160(1994),第二作者
1993年
l Systematic Behavior ofκ+/π+ Ratio in Relativistic Nucleus-Nucleus Collision, Phys. Rev. C48, 2995(1993),第二作者
l Rapidity, Transverse Momentum Distributions and Nuclear Stopping in 14.6 AGev/c Si+Au Reaction, Chinese Phys. Lett. 10,468(1993),第一作者
l Fritiof程序的移植与开发,计算物理,v.10,No.4 523(1993),独立
1992年
l 预测学若干问题,院学术报告,1992,独立
l 从蝴蝶效应到行星对应区假说——谈天气可否长期预测,中国科协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分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独立
1991年
l 热核破碎中的间歇现象,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13(1991),合作
1990年
l Study of the Collective Motion of Nuclei by Monte Carlo Methods, Chinese Phys. Lett. 7,493(1990),独立
l 量子效应与单体摩擦,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4(1990)352,第四作者
1989年
l Quantum Effect in One-Body Dissipation, Zeitschrift für Physik A, A332,83(1989),第四作者
l 三元可公度性应用于稀有事件预测的合理性分析以及有明显聚点的稀有事件的预测,预测,No.3,43(1989),独立
l 蒙特卡罗研究核中集体运动,中国核科技报告,1989年,CNIC-00247,IAE-0059,独立
l Measurement of Reactor Cross Section Induced by 7646 KeV Gamma Ray, Chin. J. Nucl. Phys. 1989, No.1, 合作
1988年
l 反应光中子的测量,原子核物理,1988年第二期,合作
l EGS4程序系统使用手册,内部资料,第一作者
1986年
l 用随机变分法研究3H的结合能,原子核物理,1986年第一期,第二作者